Nov
2011
24
"中间艺术馆"刘牧《似与不似之间》

2011年11月17号,刘牧老师“似与不似之间&rdquo艺术讲座在中间美术馆隆重举行。刘老师从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讲起,通过形—象—意—样、虚实、笔墨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理念和艺术特征。

似与不似之间;本来源于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对于中国艺术的独到见解。“不似”指的是画中“物、形的不似”,而“似”则指的是画中的“神似”。“形”和“神”是绘画中两个基本的概念。在西方,通过对光线的科学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绘画系统对于所描绘的物体的形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中国绘画却并非如此。中国绘画从“界”的概念启始,有形、象、意、样这四个由表及里、由形到神的创作层面。其中画家着力表现的不是自然中的某个形象,而是其本身对这个物形或者物象的认识,是创作者的“意思”,中国画称为“写意”,即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知。中国的传统绘画,重在达意而非画形——这是中国艺术最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特点,也是中国绘画的智慧所在。

 
同时,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 “虚实”的概念。绘画上所讲的“虚”即是“意”, “实”则为形。“似与不似之间”中的“之间”和“取实为虚”都是指 “意”到不到位。例如,在京剧艺术中,我们用一个存在的马鞭来表现一匹不存在的马,虽然观众只看见马鞭,但是大家却都明白这个人正骑着一匹马——以少代全,用虚表实,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绝妙之处。
 另外一点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中国书法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建立在文人画的基础上的中国绘画,自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艺术研究中认为,书法高于绘画,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古人云“骨法用笔”,即一笔下去要有肉、有骨、有筋,甚至有血脉、经络,直至气息。书法的线条同样讲究形、像、意、样,这是一个人把的精神和意志融入书法笔道的过程。书法的笔墨线条是否功力到位是评价一幅绘画作品的核心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练习毛笔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爱好,也是欣赏中国艺术的重要途径。其实,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并不局限于学术的讨论和艺术内部的创新,而是更多的来源于普通大众的爱好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实践参与,只有在普通百姓中得到发展,中国艺术才能真正的传承进步。

 

 


©2014 嘉德投资集团 京ICP备17069363号-1 法律声明 | 证照信息 | 联系我们